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设计

技术文档

jswd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档 > 正文

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设计

山东茂隆新材料 2021-02-22 3328


1 引言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作诗的本质理解为人在大地上的栖居,栖居的过程是认同于脚下的土地,归属于大地、并在天地中定位的过程。栖居使人成其为人,使大地成为大地,居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这样的栖居本身具有诗意。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取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把居住环境建设得更美丽,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充实以人为本的设计新概念。

  人文主义(Humanism)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它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该思想追本溯源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传统思想,其意在着力呼唤城市中迷失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以及将社会生活引入人们所创造的空间中是其基本主题。

  因此,设计师在与人息息相关的居住设计中应该有以下方面的关注。

  2 住宅

  2.1 住宅的舒适度

  住宅的空间舒适度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亲和感和生活气氛,住宅应强调套内功能的升级,而非盲目加大面积,增加更多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房间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套型功能分区成败的关键,

沥青麻筋是有选有上等的麻筋,浸泡在技术人员研发的一款具有防腐性,沥青为主要材料的添加剂里面的一款产品。麻筋具有质地轻、强力大、防虫防霉、静电少、织物不易污染等特点。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本产品主要用在伸缩缝、沉降缝等填缝材料。本产品施工非常方便,替代了原有的麻烦施工方法。我们一般是桶装的,只需要采购后,取出来就可以使用。沥青麻筋主要起防水、防杂物进入沉降缝内的作用,在填塞过程中,应填塞密实、牢固,在材料选用上,要选用优质合格的材料,麻筋为新的未变质的麻筋。

这取决于设计师对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不能只在建筑面积上做文章,应致力于把握使用面积的合理性。如主卧室有明确的独立性,应尽量朝南,远离入户门,避免直对客厅,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2m2,开间不小于3.6m。次卧室使用面积10~12m2,开间不小于3m。

  住宅设备及其设计安装,对实现住宅的功能增量起着重要作用。住宅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而自然采光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和材料,设计师应当对此进行充分的创新开发。管道布置是设计中的重点部位,管道穿楼板是住宅跑、冒、滴、漏的根源,住宅设计就“自家管道不到邻居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两项原则展开,在下层楼面和楼面垫层中铺设水、暖气各种水平管道或设置管道墙,将所有设备沿着管道墙来布局,并将各种水平管道在管道墙内布置,另外集中管井也是一种成熟方法,即属公共使用的管道设在套型以外,以便设备的维修安装、抄表及改善户内的空间环境。

  2.2 生态环保设计

  生态环保是世界各国都提到日程上的重要课题,对住宅设计而言尤为重要。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系统:(1)产品材料系统,即所谓的绿色材料、保健环保材料,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地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高舒适度;(2)节能系统,如利用太阳能、风能、二次利用水资源等;(3)污染防治系统、防止水污染、粉尘、电、声、光、垃圾污染等有效利用资源。住宅的生态环保关系列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住宅研究的主流,所以人们将21世纪称为生态健全的“绿色世纪”。

  2.3 安全健康设计

  住宅单体设计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而且也要增加住宅的卫生防疫功能。通过设计尽可能切断病菌的传播渠道,避免公共空间交叉传染的可能性,改善居室内空气自然净化条件。

  户型布置要强调洁污分离、干湿分离保障卫生的设计原则,首先要保证交通流线的简捷和功能分布的合理,同时要考虑单一户型在整个楼(或组合平面)的平面位置,对不同的户型和楼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调整。

  有的住宅设计过于强调景观效果,采用封闭式的落地玻璃窗,仅留一两扇可以打开的小窗户,采光面积非常大,但人住进去后明显感到空气不流通,其居住舒适性根本不存在。长此以往,对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另外,目前大量采用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使得通风口只及窗户的一半,同样也达不到空气流通的要求。目前还有些小区采用围合式设计,标榜自己是套用并提升北京四合院设计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腾出中间的大块土地用于小区绿化或景观。这种住宅好看不中用,对建筑物空气的对流、质量以及热环境,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在塔式住宅设计中不宜采用内天井式平面,因面向内天井的房间多为厨房和卫生间,是污染源的易发区,当天井内无法形成正压的情况下,污浊空气携带病菌悬浮在天井中,在内天井通风排气作用较差的情况下对住户室内卫生环境也产生影响,平面设计应明确各户型的空气对流通道,单朝向户型的设计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其平面凹口深度和宽度比应不小于2:1,最小开口宽度不应小于3m,凹口过深过窄,将影响垂直通风效果。

  2.4 适应老龄社会的通用住宅

  大多数人都不愿频繁地搬家,而更愿意在自己从青年时就拥有的家里渡过晚年,这里还包含有心理寄托的需要。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相当一部分住宅必须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于是一种通用住宅就应运而生。在这种住宅中,从设计和建造时就将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让老年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并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把这些考虑全部做上去,而是逐步来实现。所有这些考虑的实现当然会增加投资,据日本的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费用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如在开始时只考虑基本要求,则所增费用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当然,最基本的要素是在开始建设时就予以充分考虑,比如留足门洞宽度、过道、轮椅回转尺寸,注重卫生间设备的安全、卫生,并在遇险时可以协助等。

  3 居住小区

  3.1 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目前,我国主要用5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①居住密度;②绿地面积;③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④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⑤日照。

  居住区环境应追求放松、平静和自然的气氛,追求人作为环境主体的存在价值,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在建筑容量、体量和绿地面积的把握上,尽可能提高绿化覆盖率,做到推窗见绿,步步有景。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谋求环境与人相和谐的尺度,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小桥流水”、“步移景异”的尺度关系,而不应追求时髦的空荡大草坪或高层高密度的壮观楼群,因为超人的尺度往往使居民感到渺小或压抑。居住区内的交通速度也应以人行速度为主,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对于人口稠密的中国城市来说,居住区的总体色彩应当是绿色,建筑造型应追求简洁、平和,不宜过于花哨,人在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界长期适应形成了生理、心理需求,比如对阳光、气、声音、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需求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容忍程度,在居住区环境中都应当得到满足,居住区环境中充满生命而有秩序,就有助于促进居民身心内部的活和有序化,从而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

  3.2 绿色环保的环境特征

  绿化种植系统,应充分利用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做好控制设计,是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如加大间距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景观;有效利用资源,提倡资源的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对不可再生物质要在珍惜的同时开发替代产品,在小区中实施垃圾分类、实施中水系统等;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社区建设中将对住户的居住行为进行引导,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自爱自洁、住户和睦,并在社区内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和机制,使绿色行为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文化。

  3.3 安全健康的环境要素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居住区环境安全,高科技的含量越来越高,利用智能化的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安全监测与报警系统、现代通风装置及新材料的运用等手段,提升居住区环境的整体安全。

  对于公共卫生部分,防止“非典”、禽流感之类的大规模爆发性传染病的传播,居住区的环境安全有重大责任。卫生部明确要求,集合式住宅中应取消垃圾管井和垃圾收集间,在住宅楼外设置密闭式可移动分类存放垃圾箱,或设置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垃圾站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进行定时杀菌。公共交通走道照明控制开关应采用光控和声控方式,不应采用触摸控制方式,以减少人流触摸交叉感染病毒。

  对于公共安全部分,指公众所需要的综合安全,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侵、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的狭义“安全防范”,而且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通信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体防护、医疗救助防煤气泄漏等诸多内容。智能化小区应安装安全防范子系统,可以管理及周界防卫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对讲与防盗门控、住户报警、巡更管理;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以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控、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重要设备监控管理等。

  3.4 和谐交往的心理环境

  创造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组团、庭院绿地,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空间系列,在居住区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的院落,是居民户外活动的半私密性领域。空间虽然有限,但经过精心布置绿色植物、花坛、座凳、雕塑等环境小品,及可供老人和儿童休闲游戏的场地和设施。组团中心绿地可称为半公共领域,也是院落空间的延伸,是便于居民闲暇散步休息、儿童游戏的主要场所。而中心绿地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因素,开辟利于邻里交往、共同生活的场所等共享空间及设施,创造丰富的景观和富有情趣的空间环境,增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居民的良性互动,促进社区环境的人文性成长。

  4 宜居环境

  4.1 城市自然环境

  日本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①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②宁静,没有噪声;③丰富多彩的绿化;④与水景亲近;⑤街道美丽而整洁;⑥具有历史文化古迹;⑦有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⑧有游乐设施。

  宜居城市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整洁的街区,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噪声、振动等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被控制在最低限度,拥有适宜的城市开敞空间和良好的绿化,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具备安居生活氛围,气候条件比较适于人类日常行为活动,保留着一定比例的自然山水景观,使居民随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4.2 防灾的城市规划

  城市是所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巨大承载地,城市越现代化,其致灾易损性就越大,城市就显得异常脆弱。城市灾害几乎包含着灾害类型的全部,其灾害机理充满复杂的规律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持续致灾要素归纳为:地震、水灾、气象灾害、火灾与爆炸、地质灾害、公害致灾、“建设性”破坏、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灾害、城市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在城市安全规划方面,要完善城市安全规划指标体系,将城市安全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建城区进行系统的安全规划,对已经建成的旧城区进行总体安全评价,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设施,设备, 场所等,进行整改。

  4.3 宜居的社会生活

  城市应提供与居民收人水平相当的居住空间,确保享受有适当住房的条件,应有可得的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且生活方便,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使居民在购物、就医、就学等方面享受方便的公共服务。城市也应该是一个出行发展为核心,能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城市聚居区应降低人口密集,整个城市可以形成若干个次中心区域和活动区域,分散人流,缓解市中心所承受的压力;另外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普遍提高。通过中心区域带动下的多个次中心区域的协调发展,改善人口聚合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4 独特的城市文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空间开始了新的更新,作为城市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载体,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同时也相互影响;而其存在形式又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地域实体。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是满足城市功能更迭、保持城市活力、深化城市文化的过程。城市空间的组合方式应该以充分体现出城市与所在地域的关系,城市与人的关系以及城市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建筑、文化、景观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对城市个性的认同。

  城市个性的延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为我们传达的是一种历史信息,尤其是一些较为完整的旧城区,它能够全面的表达某一时期在生产、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特征,在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作为物质与非物相结合的城市个性的延续可以使我们将城市的记忆以一种固化的方式世代相承,不断地延续下去。

  5结语

  住宅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市民提供栖身的空间与场所,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与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既要满足人的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也要满足人的心理意向、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居住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不仅要创造完善的物质生活设施,更应创造丰富多彩的满足居住者各层次心理需求的精神生活空间。随着居住区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居住区甚至达到了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封闭式的小区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规模住区和现代城市的要求,应该有条件提倡融入城市的开放式小区开发理念,以促进住宅小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张杰,禤文昊,邵磊.现代西方城市居住标准研究.世界建筑.2008,2。

  [2] 由文辉.国外生态住宅与居住区生态建议.上海科技建设.2003,3。

  [3] 傅红,莫妮娜.旧城改造中对城市个性延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4] 沈莉芳,陈乃至.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规划师。2006,11。


留电免费咨询 [5分钟内回电]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