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重建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

技术文档

jswd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档 > 正文

地震后重建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

山东茂隆新材料 2020-11-16 1624


“重建,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就开始赶工做生态厕所,为灾区提供参考,并打算建一所环保小学。在台湾,谢英俊是“921”地震重建的代名词。他帮助邵族人建房屋,并让原住民自己动手建造自己的家园,他说,“我们的做法并不是盖好房子,送给灾民。我们提供的协助是部分的。除了设计外,我们将建筑去工具化、去专业化,让建筑回到使用者手里,靠他们自己建起房子。他们得为自己的家园付出劳动力。”

如果没有“9•21”地震,谢英俊的人生也许会被重写。

地震之前,谢英俊在台湾已小有成就,承接了许多政府公共工程,也盖过每坪卖价40 多万元的豪宅。他住千万豪宅,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日子富足而平静。

然而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

现在,谢英俊是台湾“921”地震重建的代名词,他和灾民同住,协力造屋,重建生态,不仅为原住民重建家园,而且重建文化。此次汶川地震发生九天后,这位54岁的台湾建筑师通过网络电话,接受了本报专访。

为原住民搭建土房子

1999年9月21日,台中集集大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10月中旬,谢英俊意外接到来自邵族的邀请,请他帮助重建家园。在台湾山地,有12个少数民族族群。邵族是其中之一,住在日月潭最深处。相传,日月潭是邵族祖先在追赶一只梅花鹿时发现的。震前,邵族有3000多人;震后,邵族仅存281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少的族群。震前,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旅游业。而地震几乎摧毁了所有饭店、观点景点,切断了邵族人的经济来源。

出于无奈,邵族人想到了谢英俊。

谢英俊没有灾后重建的经验,但他还是很快来到邵族现场考察,发现邵族聚居在水源保护区、稀有动植物保护区,因此,他认为重建必须是生态意义上的重建。10月29日,谢英俊带着设计团队,一共五人,带着帐篷、睡袋、个人用品和营造工具来到邵族。谢英俊向当地人提出,用轻钢和本地随处可见的竹子、木头、泥土盖房子,这样的房子既通风又抗震,而且经济实惠。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反对。邵族人想住现代钢筋水泥楼房。

谢英俊坚持不给邵族人盖水泥房。“这是一个不理性、自私的消费习惯,农民穷一辈子的积蓄用砖造的预制板盖房子,冬冷夏热,完全不抗震。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房子,基本都这样,多冤枉。”既然无法说服邵族人,谢英俊决定先盖一个样板房出来。在跟踪记录谢英俊盖房的纪录片《筑之梦》中,全片在沈怀一唱的歌曲《家》中开始,“家,我们要个家,我们要个家”。

没有大型机械,没有大量的施工人员,甚至谢英俊也并不清楚到底要盖怎样的房子。房子一边盖一边拆,一边施工一边改良。常常在他们的施工现场,围观的人比干活的人多。当地人嘀咕,这样的房

沥青麻絮是将麻絮和有本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发的一款具有防腐性沥青为主要材料的添加剂里面的一款产品。沥青及添加剂加热溶解后与麻絮混合拌和均匀,作为道路结构物沉降缝、伸缩缝的填缝材料。主要用于作道路结构物沉降缝、伸缩缝的填缝材料等工程的建设。本产品施工非常方便,替代了原有的麻烦施工方法。我们一般是桶装的,只需要采购后,取出来就可以使用。主要起防水、防杂物进入沉降缝内的作用,在填塞过程中,应填塞密实、牢固,在材料选用上,要选用优质合格的材料,麻絮为新的未变质的麻絮。

子能抗震,长久使用吗?

半个月后,第一幢房子盖好了。那是一幢用夯土、竹子等简单的材料,盖成的土房。房子的成本只有5万元,远远低于建筑开发商开出的价格。

三天之后,邵族决定听谢英俊的意见。12月5日正式动工。为了全力投入原住民部落重建,谢英俊将工作室从20公里外新竹县迁到了日月潭,从此就没有离开过。

谢英俊提出自立、协力造屋,“我们的做法并不是盖好房子,送给灾民。我们提供的协助是部分的。除了设计外,我们将建筑去工具化、去专业化,让建筑回到使用者手里,靠他们自己建起房子。他们得为自己的家园付出劳动力。”

在谢英俊的号召下,当地的邵族人,不论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大伯,因酗酒损伤骨头换过髂关节的人,还是失学后在城市游荡过又回到家乡的年轻人,都被他招至麾下。这些普通灾民没有专业技术,把外墙抹得高低不平,很艺术。谢英俊非常享受重建过程中的每一点喜悦,他常把人带到村民自己做的木门,让人参观村民的突发奇想——不用现成的三夹板,而是用 实木慢慢手工做出一扇木门。在共同施工中,久已疏远的邵族凝聚力渐渐回来了。据统计,9年里,谢英俊一共动员灾民、义工加入重建超过1万人次。 当时建房资金的25—50%由921基金会提供,那是政府用民间捐款成立的基金会。剩下的向银行贷款,利息由政府承担。但是银行不会把钱贷给没有经济来源的邵族人。资金短缺,钢筋建材涨价。但是重建不等人,谢英俊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借钱垫付材料工程款;结果政府拨款一拖再拖,好不容易补助款拨下来,钱进了灾民帐户,很多呆帐都收不回来,财务缺口累计上千万元,事务所有大半年发不出薪水。

为了填补财务缺口,谢英俊在台北接下一坪卖价四十几万元的豪宅,也在宜兰接案子赚钱。 赚了钱就贴补灾区盖房。妻子不能忍受,让他在家庭和事业之间选择,谢英俊选了事业。

亲戚们都说谢英俊是怪人,谢英俊在电话里慢条斯理地说,不怪,我认为对的事情,认准了就去做。

1999年12月31日,第一批8户重建房落成。2000年1月14日,在新落成的部落教室里,邵族母语研习课上了第一节课。1月21日,在建筑工地上召开了一次会议,制定了未来的社区规范。2月16日,邵族部落重建土建工程完工,召开社区抽签大会,并成立了社区临时管理委员会。

邵族部落的住房重建仅用3个月就完工了。然而,谢英俊没有离开,他开始了漫长的重建原住民文化。

重新原住民文化

在邵族里,谢英俊像个村委干部。他不仅设计为灾民设计了房子,还设计了图书馆、村落教室、工坊以及举行邵族传统祭典仪式的祭场。在他的倡议下,新建的社区里恢复了中断近20年的播种祭,每个人都要上邵族母语课。平日里,在竹屋的长檐下,长老们经常泡茶聊天。这是邵族久已不见了的场景。

谢英俊的房子原理都一样:施工简易、材料环保、外型美观,并且鼓励社区居民一起协力造屋。对他来说,这过程不仅是房子的重建,更是人际、文化与经济纽带的重建。

9年中,谢英俊和同事率领由邵族青年组成的建筑队,共建造了300多套房屋。并且,还在继续。

谢英俊不是一个爱喜欢动手的人。在1个多小时的电话采访中,他不太言说,更不爱炫耀。他笑说自己是个“土鳖”,“在城市里混不下去了,才跑到广阔的农村”。他不说生活之艰苦与推广自己建筑理念之无奈,只在说到建筑时,话才一下子多了很多。 谢英俊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动手、动脑筋的学生,喜欢画画,喜欢用竹子和木头做成弓箭、竹枪和 木船。从淡江建筑系毕业后,同学们出国的出国,他却放着建筑师资质不用,迫不及待地动手,搞起施工厂,动手盖房子。

8 年的灾区重建经验,让谢英俊可以很精确地掌握工程预算,灵活运用各种工艺。他设计的房子,没有专业施工队愿意盖,因为不会,因为没有利润。也许因为后者,打破建筑利益链条的谢英俊,常常遭到同行非议。

汶川地震发生后,谢英俊在网上了解救灾进展,赶工做生态厕所,打算放到网上,为灾区提供参考。“厕所对整个环境卫生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他在电话那头大谈把尿液和粪便分开的好处。据说,他曾在饭桌上兴奋地说起这套理论。当然,和他同桌吃饭的人都是见怪不怪的。

经朋友搭桥,谢英俊已与甘肃等地的灾区有合作意向。另外,应《暗恋桃花源》的邀请,谢英俊和剧组制片人袁鸿等人一起,三入四川,驻扎在绵阳一个月,建造环保小学。该小学不用钢筋水泥,工期比普通小学长几倍。

B=《外滩画报》 X= 谢英俊

B:你的建筑理念对防震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X:抗震、保暖、隔热,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能做到。建筑不仅要安全,还要可持续性。我们的建筑都符合生态原则,很环保。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设法让房子变得很轻,不像一般的房子,材料都是砖、预制板,很重。另外,我们使用轻钢结构。为了节省成本,钢的用量很少。钢的抗震力很好。 B:但是钢结构抗拉伸,却不抗压。

X:我们的草土墙抗压,就是用草和土混合而成的墙。它的抗压强度很好。另外,我们还设法用楼板变得很轻。轻柔的房子的抗震力很强。这种做法突破了技术盲点。其实纯木结构房子的抗震力是不错,但是在习惯做法中,不管是屋顶还是楼板,都填了很多土,这样抗震力就变差了。

B:在台湾“9•21”地震中,建筑倒塌情况如何?

X:在台湾“9•21”地震中,学校建筑几乎全毁。那时是晚上,学校没人,没有人员伤亡。学校建筑质量差是世界普遍现象。这在第三世界特别严重。国际上有一个加强校园结构土墙的运动。日本从关东地震以后,提高了规范,学校、医院等人群密度很高的地方,都要达到避难场所的标准。台湾在地震以后,也兴起了新校园运动,改革学校建筑设计。当时我是主要发起人。

B:你们当时是如何推动新校园运动的?

X:我们找了很多年轻、有想法,有责任感的专业建筑师,参与学校设计、监理。这在过去是比较少的。过去,在公共工程中,建筑师一般是官方指定的。“新学校运动”是公开的。采用公开机制,竞标。经过委员的筛选,激起了很多年轻建筑师的热情。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有个比较灵活开放的心胸,学校建筑也是一样,要把很多新的观念带进来。

B:“新学校运动”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X:是开放性,开放性教学,学校的建筑要和教学观念结合。开放的教育是未来整个教育的趋势,中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这种情况慢慢会改变。我们设计的学校和社区结合在一起。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围墙。完全公开。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

B:你是用建筑在改革、参与社会?

X: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在重建中,绝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因为建筑是一般人一辈子劳动的积累,所以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或者消费品,而和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很强调,灾民一定要付出相对的劳动力和关心、参与。盖解决最基本生存条件的房子,是政府的责任,是人权。但是这种简单的房子和长期的房子不同。

B:台湾重建资金是怎么解决的?

X:和欧美、日本的做法是一样的,银行融资,利息补贴,借钱给灾民,和按揭贷款一样,政府给你的帮助就是减免利息,或者很低微的利息。这是全世界的做法。

B:你的目标是让农民自己盖房子。这可以实现吗?

X:可以的。太专业是现代建筑里最麻烦的一件事。但设计师只有设计出适合普通人盖的房子才是本事。

B:你提倡简化建筑构法,如何简化?

X:比如我在兰考盖房子,一平方米连工资大约也就350元。一般用砖烧的预制板房差不多要500元。如果只是买材料,劳动力是自己的,不算钱,村里人帮忙的方式来做,可能300元都不用。这种房子都经过设计,采光窗框都很好,很保暖。而且2层节省用地,可以三代同堂。

B:你一般在当地选择什么材料?

X:很多都可以用。草、土哪里都有。我用过更原始的材料、也用过高科技的材料。在使用材料方面,我没有限制。

B:建筑也在重铸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了。当地人能接受吗?

X:接受新房子是很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感情。豪华的房子,有人不满意,因为觉得不值。不满意这件事情是很难解释的。我们的社区开始是用很简陋的竹子编起来的房子,开始觉得不好,现在问他住得舒服不舒服,他们觉得很好。 B:你有个“干厕”设计,请谈谈它如何使用重建?

X:简单地讲,先把尿和粪分别收集到不同的池子里,尿池里的尿静置几天后可以用来做肥料;粪池里扔进草灰和沙土,让它变干。干燥后的粪便体积会缩小到1/10,无臭无污染,时间长了也拿去做肥料。为什么一定要把粪便和尿液分开?因为在一个粪坑里,尿液占粪便的20倍以后,把尿倒掉,才能再利用粪便。现在城市里下水道的水30%-40%都来自于马桶,太浪费了。

B:结合地震,你觉得当下建筑有什么弊端?

X:首先,盲目地崇拜现代建筑,当然,现代建筑有优势,但通常我们只学了样子,比如阳台有非常厚的水泥,那纯粹只是在形式上模仿现代建筑,和真正的现代建筑完全是违背的,没有理性的基础和科学机制观点。另外,真正的建筑专业完全没有进入普通民宅,现在全世界7、80的人都住在这样的房子。我一直强调要做“常民建筑”。现在通过设计专业训练的人,没有参与房子的设计,只是签签字、画画图。中国建筑速度太快。很多设计价值体系从来没有进入。而且中国设计院没有教学生设计简单的房子。


留电免费咨询 [5分钟内回电]

Demand feedback